以日本和韩国为例,东京都市圈占日本GDP比例超过40%,人口也是高达3500万,接近日本总人口三分之一。未来中国城市化也将形成诸多都市圈以及20多个中心城市,未来产业、资金、人才都会向这些都市圈、中心城市聚合。资源人口的聚集就会给城市产生竞争力,比如服务业升级的机会、人口净流入带来的地产机会。
因此,力高未来高度聚焦都市圈和20多个中心城市,就能够实现发展目标。
截止目前,南昌、武汉等中西部区域占比达到34.4%,济南、烟台等环渤海区域占比达到29.8%,合肥、宁波等长三角区域占比达到27.4%,另外大湾区土储占比为5.7%。长三角、环渤海、中西部三大区域土储分布基本都接近三成,合计占比达到91%。
未来,力高在这些都市圈和中心城市的挑战,主要不再是市场机会的问题,而是在这些城市的竞争策略和竞争力打造的问题。
3力高布局:华东深耕,大湾区加强,新拓中心城市
如何做城市布局?
力高核心看2个关键要素。
第一,解决城市布局“要不要进”的选择问题。力高会基于中国城市未来都市圈和20多个中心城市的趋势判断,做战略型布局,而不是机会型拿地。第二,是解决城市布局的“能不能进”的能力问题。关键在于通过提升团队能力去把握城市机会。
首先,对于“要不要进”的问题,力高的区域精选非常清晰。
王卫锋坦言:“以力高目前阶段来讲,没有进行全面的全国布局,而是根据基于自身优势和市场机会,选择了几个适合的优势区域。围绕两大中国经济最强的都市圈,即长三角都市圈和粤港澳大湾区,以及其他中心城市,能够支撑力高未来每年30%左右增长的目标。”
对于大多普通三四线,也有一定市场机会,是否要布局?
王卫锋强调:在中心城市和都市圈范围内,总量空间很大,每个企业市场份额都不大,所以,力高只要聚焦二线和强三线,机会是不缺的。
其次,对于“能不能进”的问题,目前力高非常在乎团队能力的培养。
第一,从力高已有布局来看,华东区域已耕耘多年,未来策略就是继续深耕。而大湾区属于战略型机会,力高大本营又在深圳,未来要在大湾区进行“快速补课”。
第二,当“新城市拓展”和“老城市深耕”出现矛盾后,力高肯定会优先选择深耕城市继续投资。王卫锋强调,目前力高已有深耕城市如果做不深,原则2020年不新拓中心城市。
未来新增中心城市,大的趋势选择离不开力高对未来中国20多个中心城市的选择逻辑,但这20多个城市的进入节奏和时机,力高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去逐步落地。
城市拓展和深耕,最重要、最难的也是团队经营能力塑造。
组织团队跟不上,反而会让好的城市机会被浪费掉了。
王卫锋坦言:“房地产竞争核心是人、钱、地,以前做地产是资金优先,有钱就能找到地,就能找到人,但2019年后是人排第一,团队就至关重要,要不然有了城市机会,也把握不住。”
整体而言,深耕已有区域是力高2020年之后的主要导向,可以实现管理上的规模效应以及资源投入产出比最大化。
目前力高的策略是华东作深,华南加强,这两大区域相对优先。除此之外,继续加强武汉、西安、长沙、济南、天津等中心城市投资。
对于其他中心城市,力高会具体研判,根据城市发展和企业目标,每年修订投资标准,除核心财务指标外,还要看客户品牌影响力、团队经营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