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障碍是理念障碍
“其实,无障碍不仅仅是残障人士的事,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障碍状态,无论是先天缺陷,还是意外伤害;无论是蹒跚学步,还是年龄增长、身体机能下降,差异仅在于分布在人生的早期、中期或晚期,都需要‘无障碍’的帮助。”侯伊莎认为,无障碍城市建设最大的障碍是理念的障碍,城市需要更新观念,滋养无障碍文化。
为此,在《方案》出台后首个全国助残日,在深圳市文明办指导下,深圳市残联发起举办首届“无障碍 理想城TALK活动”,邀请残障企业家郑卫宁、视障“网红”蔡聪、自闭症家庭“代言人”廖艳晖、深圳狮子会会长马敏、台湾无障碍旅行倡导者林崇伟、关注信息无障碍的刘彪、带领障碍者行天下的谢海娣、香港媒体人郭一鸣、康复国际亚太区副主席关国乐、无障碍建筑设计专家薛峰等十位各领域演讲人从不同视角为“无障碍”发声。
“衡量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有很多指标,不一定包括有多少高楼大厦或是否覆盖免费WIFI,但一定包括无障碍通道设施。”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副主席郭一鸣说。
“一个伟大的城市,应该制定无障碍政策,发掘每个人的天赋和潜力;应该打通一切障碍,在细节里关怀这里的每个人提出的问题。”郑卫宁认为,一个伟大的城市应如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中说,对于一座城市,你所喜欢的不在于七个或是七十个奇景,而在于她对你提的问题所给予的答复。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薛峰则透露,未来我国的无障碍城市建设将由“助我”转向“我能”。
“这其中将出现四大转变:群体转向,即由个别群体转向全部全龄群体;系统转向,即由点位设施转向系统化设施;发展转向,即由单一发展转变为全面融合发展;科技转向,即由空间设施转变为智慧智能设施。”薛峰说,今后无障碍城市建设将重在无障碍出行接驳、假日出游、社区生活、就学就业和信息交流等五大方面推进。
为根植“无障碍”基因发倡议
当日,深圳市残联、深圳广电集团、深圳狮子会、深圳市华狮公益基金会以及十位演讲人还共同为创建无障碍城市发出一份倡议书:
倡议从今天开始,深圳的任何一个法规、规划,建筑、产品,任何一个软件,在设计和起草时,都应该牢记“无障碍”的使命。
倡议每个市民都要珍惜“无障碍”这个福利,保卫这个权利;都要参与无障碍城市建设,成为专业工作者或志愿工作者,使无障碍城市建设成为全体市民的共同坚守。
倡议当任何一个公务员起草公文时,都要回应残障者需求;当任何一个企业生产产品时,都有无障碍功能;当任何一个信息化系统运用时,都能一键通行;当任何一个残障者参加任何公共活动时,都能得到足够的尊重。
“当任何一个障碍形成时,每个人都自觉地去消除它,才能使向上向善和开拓攻坚的无障碍文化成为深圳城市重要文化特质。”侯伊莎说,深圳将通过建立随手拍、社会督导、影响力债券、冠名基金、义工时间银行、红黑榜、补贴等制度,动员一切社会和市场的力量,共建共治共享无障碍城市,使无障碍城市理念、文化、制度和行为,可量化、可评估、可衡量、可改善、可参照。
据悉,《方案》将无障碍城市创建的任务分解为“实施顶层设计、试点项目、生活出行、信息交流、文化培育、检查督导”等七大行动共29条。不仅将创建目标列入《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还将建设“市行政服务大厅、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市政协机关、前海城市新中心、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大鹏新区旅游景区、莲花北社区”等首批无障碍试点项目。
同时,将严格设计竣工无障碍审查,新建残疾人保障房须配置无障碍设施,对已有残疾人住房进行改造,提供安全、医疗、出行、照料、寻找等“一键呼叫系统”服务;加强口岸、车站、学校、银行、医疗机构、文体场馆等公共服务场所无障碍建设,轨道、公交、出租车的无障碍服务,并支持高校和科研单位培养无障碍城市建设专门人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