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观察
深圳地产之“变”
改革开放40年,深圳地产业在政府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背景下,激发了市场活力,创造了辉煌业绩,与此同时,深圳房价也不断上涨。
到2018年,土地成为深圳的稀缺资源,2018年上半年仅出让4宗住宅用地,其中3宗“只租不售”地块为人才安居集团竞得,另外1宗宅地 “限售5年”,楼面价14524元/平方米,其他主要以工业、商服用地为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十九大以来,深圳地产业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未来将是“租购并举”“保主商辅”(保障房为主、商品房为辅)的住房格局。
深圳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推出住房制度新一轮改革,8月3日,《关于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与保障体系的意见》发布。该意见提出完善住房规划和用地供应机制、强化基本住房保障、全面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完善安居型商品房制度、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住房货币补贴和住房金融创新力度等内容。
未来房企将会把重点放在城市更新领域和租赁住房领域。8月6日,深圳市规划国土委起草新的意见,明确旧工业区、旧商业区建筑物建成时间未达到15年以及旧住宅区未达到20年的,原则上不划入拆除范围。而且计划申报拆除范围用地面积应大于1万平方米,即取消小地块更新申报要求;新增“工改保”项目。
目前,招商蛇口、恒大、万科、佳兆业、深业等房企都手握大量深圳城市更新土地。
与此同时,多家房企开始瞄准城中村存量房,随着7月30日深圳对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违建的处理有了明确方向,未来租赁用房筹集的一个重点房源将来自城中村。万科、金地、碧桂园、招商蛇口等房企已经开始探索城中村综合整治项目运营模式。
深圳如何打造新的竞争力优势?不仅要实现为绝大多数人提供住房,还要为大多数人提供好住房,这条路,在未来10年深圳如何走,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