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深圳新闻网首页>行业资讯频道>地产>房产新闻>

中介“资金池”抬升租赁市场资金杠杆

中介“资金池”抬升租赁市场资金杠杆

分享
人工智能朗读:

今年8月下旬以来,租房市场频登舆论风口,异常喧嚣。从炒房到炒房租;从租金到租金贷,租赁金融化背后的推动力量浮出水面,杠杆问题短期被放大,并被异化为资本助推下的长租公寓乱象。

以自如为例,官网显示,自如已进驻全国9个城市,拥有30万业主,140万自如客,管理60万间房源。同时有数据显示,自如2015年租金收入45亿元,2016年达到了90亿元,2017年的租金收入突破160亿元。

2018年初,自如获得40亿人民币A轮融资。自如CEO熊林介绍,以2016年自如过手租金超过90亿元为例,如果以10%优质季付租户作为自如1号底层资产计算,折合到每月为0.75亿元,按季预付租金中除去当月租金,自如手中每月至少有1.5亿元应付给房东的租金结余。

“也就是说,自如方面通过鼓励租户预付租金和管理费可以获得充足的现金流,这部分现金流可以形成一个浮动的资金池,同时,自如方面通过信用筛选不断提高租户整体优质率,从而成为自如1号兑付的保障。”熊林说。

资料显示,2017年8月15日,中信证券-自如1号房租分期信托受益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正式成立,该项ABS发行规模为5亿元,其中4.5亿元优先级票面利率为5.39%。

“对租赁类企业资金监管难度成为租赁行业最大的隐患。机构的资金池不受监管,一旦挪作他用,必然会有经营风险。”张大伟说。

张大伟认为,一方面,银行应严格把控,涉租房贷款需直接对应至个人账户,并按月发放,最大程度避免违规行为;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对机构与资金的监管力度,抬高租赁机构的违规成本。搭建资金监管平台,租户、房主资金点对点,租赁机构收取服务费等费用,以避免租赁机构私设“资金池”,防范金融风险,也避免资本的垄断推涨租金价格。

“红利”的诱惑风险凸显

豪宅研究院院长朱晓红此前在微博表示,长租公寓与一些房企及机构经营者所迷恋的不是市场前景,而是打包的政策红利,这些红利体现在土地、金融、税收、行政、服务、人才等各个方面。

链家旗下贝壳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住房租赁白皮书》显示,租赁时代将迎来新纪元。目前在所有房地产领域当中,住房租赁是唯一仍有政策红利的市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国超出40城市多次发布相关政策。

9月22日,《厦门市促进住房租赁企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管理办法》提出,住房租赁企业自持住房,或是租入、代管或受托实际运营的非自有产权住房,用于对外租赁的,对其经营住房租赁业务并在厦缴纳的地方级税收,予以60%的奖励。此外,对于比上年增加租赁住房并对外出租,且平均每套(间)租赁主档建筑面积不低于30平方米的,按每间/套600元给予一次性经营奖励。同一间/套住房不重复享受奖励。每家企业每年增量奖励金额不超过200万元。

“我国推动租赁住房的原因是,降低租住成本,提高生活质量。但从目前来看,大多数运营的长租机构没有践行国家鼓励租赁的初衷,哄抬房价、垄断房源,租赁金融化等现象频现。”上述业内人士说。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对于租赁机构来说,最有吸引力的是金融方面的支持,比如支持发行债券、不动产证券化产品,稳步推进REITs试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金融机构已为住房租赁市场提供了3万亿元授信。

近年来,长租类租赁机构融资繁杂,包括企业自身股权融资、债权融资、银行授信、住房租赁专项债、产业基金、发行REITs等。

[责任编辑:万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