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杨氏扶贫
儿时的经历深深影响着杨国强的人生轨迹。他尊重钱,但从不贪恋财富带来的虚名,而是更愿意把它用在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且从不求回报。
1.大手笔,做更多的事,帮更多的人
杨国强扶贫不只是“力所能及”的程度,而是始终抱有“不遗余力”的态度。
1997年,杨国强拿出相当于他一半身家的100万元,匿名设立仲明助学金(仲明是杨国强已过世的母亲的名字)。而当时,碧桂园刚从一场危机中缓过来。1993年,碧桂园由于别墅滞销,致使碧桂园濒临破产,后在高人指点下才得以化险为夷。
此后,杨国强每年追加100万汇入助学金账户,从2006年开始,增加到200万。受到资助的学生们给这位恩人写过很多信,“一家人聚在灯下读这些信,听听他们的心里话,感到十分开心。”十年后的2007年,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以“感动更多人投身慈善”为由说服了杨国强,他的事迹才被曝光。
在杨国强的影响下,他的家族也对慈善公益颇为上心。当年,杨国强远在美国的女儿杨惠妍在电话中问杨国强:“爸爸,你不是说要为穷人的优秀孩子办最好的免费学校吗?为什么还不做?” 杨国强开玩笑地回应,“爸爸的钱以后都是你的,做这个事等于用了你的钱啊!”
而女儿一句“对国家、社会有好处的善事,要做就快做”,则坚定了杨国强创办国华纪念中学的想法,仅仅几个月,这个“五星级的家”就盖好了。这是目前全国唯一全免费的民办高中,而这个名字也是纪念他逝去的大哥,“如果用我全部的财产能换回哥哥的健康,能找到最好的医生,我都毫不犹豫,在所不惜。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遗憾。”

国华纪念中学校碑
至今,杨国强、杨惠妍已为全社会捐款累计超过36亿元,累计受益人次193878人,涉及教育扶贫、产业扶贫、救灾赈灾等方面,包括创办三所全免费学校:除了国华纪念中学,还有全国唯一全免费大学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培训退伍军人的全免费学校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另外还设立了首个惠及全县所有贫困家庭学子的惠妍教育助学基金。
如今,杨国强又将精准扶贫提升到主业的高度,确立了“地产+扶贫”的双主业模式。
碧桂园精准扶贫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由碧桂园集团党委书记、总裁莫斌亲任组长,“我们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确保在2020年,力争在2019年之前,实现我们的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目标,这是我们对社会的承诺。”莫斌如是说。
如此举全公司之力,可见杨国强扶贫济困的决心。
2.从星星之火到全面开花
从树山村的首个项目试验,到英德78村的省域规模化帮扶,如今又是全国13县整县精准扶贫,思路清晰,真抓实干,稳扎稳打。
2010年,杨国强选定树山村作为碧桂园首个新农村建设帮扶点。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碧桂园公司派驻技术人员,成立苗圃示范基地,免费对村民进行培训,按照市场价格提供苗圃,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村民提供土地和劳动力,苗木栽培达到一定条件后,由碧桂园按照市场价或者保护价负责收购。在具体操作中,由碧桂园先期为农户垫付50%到90%的种苗款,按照“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原则,帮助当地贫困农户“造血”。
、

树山村旧貌(上)与新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