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楼市政策或以微调为主
2019-04-02 09:08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多地政策微调成趋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落实城市主体责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意味着,“一城一策”的调控将继续,楼市调控灵活性增强。从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的做法看,结合自身城市特点,有条件有策略放松调控的同时,兼顾人才引进和城市活力营造,正在成为新的趋势。
如福建省提出,落实城市主体责任,编制实施住房发展规划,福州、厦门编制“一城一策”实施方案;河南省明确坚持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实行“一城一策”。另外,杭州、宁波、成都、长沙等地还明确将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控“一城一策”试点。
“在‘房住不炒’的大前提下,‘一城一策’已经成为核心政策逻辑。中央定原则,地方定细则,夯实城市政府主体责任。‘一城一策’既能给予地方调控的灵活性,同时避免统一调控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贝壳研究院院长杨现领表示。
据相关研究机构统计,当前全国近20个城市对楼市调控进行了微调,“因城施策、一城一策”的特点更明显。从今年1月开始,海口、广州、西安、大连、常州等城市陆续发布了人才引进政策。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城市针对人才引进的新政策,对当地的房地产市场将产生短期的利好作用。
“调控全面退出的可能性较小,‘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两个原则不会改变,同时,住房租赁市场局面的打开客观上也要求房价稳定。”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夏丹表示,“不过,结合当前宏观经济和房地产市场形势,2019年房地产政策可能出现适度的结构性调整,二季度前后政策可能适度放松。”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政策存在适度调整的现实需求。从内部看,要加大对住房刚需的支持,减小对改善性需求的误伤,特别是小户型向大户型置换的需求;从外部看,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仍需时间。预计将继续支持正常的首次置业和改善需求,支持跨城市流动人口的住房置换,并对二套、多套住房以及投资投机性需求依然保持高压态势。
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筑底放量
近期,一些地方楼市成交活跃度提高、个别项目房价上调,例如,燕郊楼市再度活跃;深圳某高端楼盘开盘,因操作人数众多,看房预约软件失灵;杭州再现万人摇号,中签率仅为1.5%;无锡、南京、蚌埠等地也相继传出在售楼盘涨价的消息。
但从全国而言,整体仍处于降温通道。“春节后,个别城市的确存在个别项目涨价,千人看房、土拍升温等迹象,但我们认为基于前期需求、购买力透支而造成的需求疲软问题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难改总体市场下行调整的大趋势,三四线城市也将面临更大的调整压力。”克而瑞研究中心报告指出。
房价方面,中国指数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中国100个受监测城市房价平稳,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4724元/平方米,环比上涨0.10%,涨幅较上月回落。成交量方面,受春节假期影响,楼市整体成交大幅下滑。克而瑞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月,全国29个重点城市整体成交960万平方米,环比锐减53%,相比2018年同期降幅达28%。
保利发展战略研究院和保利投顾研究院日前联合发布的《白皮书》认为,2018年四季度,全国性的市场运行周期拐点已确立。预计2019年将是楼市“调整年”,但局部窗口显现,下半年先行一二线城市有望率先筑底放量。目前房价和购买力错配,三四线城市购买力透支下带来更长的寻底期。
多位研究人士认为,为保证楼市平稳运动,中央将持续对冲,通过授予地方灵活空间,采取如放宽落户条件、取消限购等政策,利用资金面下调、购房利率上浮区间等工具释放利好。随着资金从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回流,预计全年市场将延续调整,先行一二线城市将有望率先筑底。
中国指数研究院认为,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呈现出“市场趋于合理、投资增速放缓”,“因城施策推进,市场量价趋稳”,“一线城市加大有效供给,二线城市人才竞争引导需求,三四线城市受棚改政策调整下行压力加大”等几大特点。预计未来房地产市场将延续分化,一二线城市有望低位企稳,市场表现将优于三四线,部分购买力透支、经济基础较差、缺乏人口支撑的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将面临较大的去化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