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区“十四五”规划告诉你答案
光明区加快高质量发展,打造高颜值环境,奋力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示范中心城区。
光明区锚定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发展航标!近日,《深圳市光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公布,这是光明承接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国家战略之后的首个五年规划纲要。
记者梳理发现,《规划纲要》充分衔接广东省、深圳市正式印发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共设置12章、约5万字,全文紧扣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新使命新目标,提出了9项重点任务,“干货”满满。
沿着新航标奋进,一座“科学、城市、产业、生态”四位一体、集中度显示度更显著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和“不一样出彩”、高质量高颜值的深圳北部中心正在光明大地加快崛起。
绘就新时代的宏伟蓝图
2025年GDP达到1750亿元,跻身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城区前列
《规划纲要》以区委“1+2+3+2”总体部署为统领,以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总牵引,将党建引领、改革破题作为关键一招,对光明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2035年远景目标作出谋划和部署,形成“三个五年”一体安排、滚动推进的发展战略和实施路径。
根据《规划纲要》,“十四五”时期光明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囊括科技、经济、城市、民生、生态五大重点领域,将努力实现源头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经济发展彰显更高质量、城市中心功能显著增强、共建共治共享达到新高度、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进步,成为湾区科技创新新引擎、新型科研经济新旗帜、珠三角都市群新明珠、民生幸福城区新标杆和山水田园城市新典范。
《规划纲要》还从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民生福祉、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五个方面设置了光明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25项调控指标体系,其中在经济实力方面,到2025年光明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750亿元;创新能力方面,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以上。
届时,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的核心功能初步形成,深圳北部中心高颜值风貌和城市中心功能初步彰显,光明区成功跻身全市高质量发展创新型城区前列。
展望2030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全面建成,“沿途下蛋”、创新成果产业化效应更加明显;2035年,世界一流科学城和深圳北部中心基本建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025年基础上实现翻番。
科学氛围再“浓”点
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为核心,建立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
为实现上述目标,《规划纲要》提出了9项重点任务,项项牵系着光明经济社会发展,全文用了9章具体阐述。记者梳理发现,“打造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是《规划纲要》提出的首项重点任务,篇幅占比也较大,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围绕本项重点任务,《规划纲要》提出,要对标“七个一流”提升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推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的有机联动,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全过程创新生态体系,打造深圳2.0升级版创新高地。
在提升光明科学城集中度显示度方面,加快鹏城云脑Ⅲ、精准医学影像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围绕信息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与技术和材料科学与技术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形成交叉融合、紧密协作、相互支撑的协同创新链条。
为破解科技与产业“两张皮”难题,要瞄准“沿途下蛋”目标打造国际技术转移转化体系。比如,推动建设光明国际技术转移中心,高标准打造深圳市工程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科研转化载体,布局建设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光明园等专业园区。
《规划纲要》还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到2025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100家,市级以上创新载体数量达180个。
城区颜值再“美”点
城市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升级,六大重点片区建设全面发力
高质量高颜值是光明区今年“两大主题词”之一。
《规划纲要》专门用了一章的内容,从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形态、打造高品质重点功能片区、建设深圳北部综合交通枢纽三个方面,对如何落实“打造高质量高颜值的深圳北部中心风貌格局”重点任务作出具体部署。
就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形态,《规划纲要》提出要构建“一心一廊一环六组团”空间格局,打造“处处有风景”的全域景观体系,塑造“北林中城南谷”城市特色风貌,全方位拓展优化城区发展空间。
不远的将来,光明区将处处是景、移步皆景。光侨路、光明大街、地铁6号线沿线,将建设一批标志性、现代化建筑群,打造城市天际线;围绕茅洲河、楼村水、鹅颈水等河流高标准推进百公里光明碧道建设。
此外,光明中心区、北部装置集聚区、光明凤凰城、茅洲河一河两岸经济带以及公明、马田核心商圈和独具魅力的光明“南大门”,均被列入《规划纲要》重点打造的高品质功能片区。这些片区涉及全区六个街道,建设发展成果也必将惠及全区人民。
建设深圳北部综合交通枢纽方面,将打造“两站四线”现代铁路体系,谋划新建光明站枢纽,构建大湾区“1小时通勤圈”。到2025年,新增城市轨道交通里程58公里,投入运营轨道线路达到3条……
人民生活再“甜”点
就在家门口,尽享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规划纲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推动高质量高颜值发展与创造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瞄准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努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成全覆盖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
第八项重点任务“打造有温度有获得感的幸福城区”提到,通过新建居住区配套、城市更新项目配建、“民转公”等方式,多途径扩充公办园学位,到2025年,新增公办幼儿园23所;新改扩建公明中学等24所义务段中小学。
卫生健康方面,依托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市中医院(光明院区)、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集聚全市中西医最优质的医疗资源。加快推动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集团协同高效运行,打造中医特色品牌,加快推进光明国际中医药港、中医药传承发展研究院建设。到2025年,千人病床数达4.79张,每千人执业(助理)医师数达2.98人。
持续加大公共住房供应。在光明科学城范围内探索形成符合实际需求的商品住房、人才住房、安居型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5:3:1:1”供应结构等,到2025年,全区新增供应公共住房4万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规划纲要》提出,“十四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达7%。
光明新闻记者 龙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