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马鹤鹏:打造“产业+服务”双生态圈,全力护航园区企业创新与成长
2020-12-08 12:36
来源: 深圳新闻网

专访||马鹤鹏:打造“产业+服务”双生态圈,全力护航园区企业创新与成长

人工智能朗读:

编者按:中集智谷产业园位于松山湖国家级高新区,是由世界领先的物流和能源装备巨擘——中国百强企业中集集团斥资180亿元在东莞打造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

作为中集集团进军产业地产战略发展率先启动的产业园区,中集智谷产业园占地约502亩,总建筑面积约51万平方米,其中产业园区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配套住宅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园区集生态办公、休闲商业、人才安居于一体,产品规划有定制总部、中小企业独栋总部、多/中高层研发大厦、配套住宅、商业街区。项目立足东莞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充分发挥中集集团作为世界级高端制造企业的优势,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国家战略,园区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工业4.0示范园区,引领中国制造业迈向智造新时代。

中集智谷产业园实景图

园区是产业发展的载体,推动着城市经济的发展。进入园区存量时代,运营成为园区差异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园区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据了解,开园至今,中集智谷先后拿下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两块“国字号”牌匾,在企业孵化、产业集聚方面获得国家层面认可。那么,中集智谷在运营管理方面有何特色?承担了何种产业使命?

日前,笔者走进中集智谷产业园,就项目建设背景、产业定位、服务理念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等问题,对东莞中集创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鹤鹏先生进行了专访。

【采访实录】

问题一:请问马总,咱们这个项目是哪一年开始建设?当初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项目,承担了松山湖及东莞的哪些产业任务与目标呢?

东莞中集创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鹤鹏:2013年的时候,东莞市政府跟中集集团签署一系列的投资协议,我们投资180亿在东莞,包括3个项目,一个是我们现在中集创新产业园——中集智谷,第二个是望牛墩的中集车辆园,第三个是凤岗的物流装备制造项目。

我们董事长麦伯良先生曾经说过,中集集团属于传统的制造业,有集装箱的制造,也有车辆的制造,但中集在数字化、自动化程度等方面,依然是先进制造业的代表。我们集团的根本仍然是“制造业”,未来将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业务转型升级等方式,争取创造更多的“世界第一”,并且是“内涵越来越丰富的世界第一”。

中集智谷产业园实景图

中集从2013年入驻松山湖以来,始终秉承“以产业带动创业,以服务支持创新”的服务理念,打造全国首创的“产业+服务”的双生态圈,搭建了“金融、信息、技术、人才”四大服务平台,构建了“创业孵化-产业加速-上市培育”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的服务模式。我们为入园企业提供创业辅导、项目申报、政务服务、市场对接、金融服务、技术转化、人才培养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全力护航园区企业高速创新与成长。

问题二:中集智谷发展的这5年中,松山湖发生了哪些事情?市场环境有哪些变化?中集智谷是如何一一应对与响应的?并取得了哪些成绩?

东莞中集创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鹤鹏:最近这5年,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也逐步在实现,在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融合趋势之下,深莞产业协同也进一步得到了加快。松山湖作为广深科创走廊的重要节点,科技创新力量越来越强大,大批龙头企业入驻到松山湖,大量的科研人员在创新创业的氛围之中,国家级的实验室、科研机构也相继落户,松山湖正全力迈向湾区的科研科技创新中心。

5年以来,我们作为积极参与、建设松山湖的一份子,中集智谷依托中集集团的产业资源,以及东莞世界级制造产业集群基础,努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智能制造示范区,成为粤港澳、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引擎。

中集智谷产业园实景图

我们园区2015年开园,到今年已有5年时间。5年中,园区共入驻企业有236家,其中高科技企业160家,主板上市企业4家,新三板挂牌企业5家,倍增计划企业1家,入园企业整体来看素质较高。入园企业拥有专利超过300多项,120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发明成果也在我们园区发展壮大。入园的母公司作为国家级高科技企业,总共有66家,占松山湖总数的1/5。我们拥有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三大完整的产业链。

就今年来讲,前三季度我们园区企业的生产总值已经突破了20亿。全年来看,预计可以突破30亿。这在2020年疫情之下,可以说成绩相当斐然。展望未来,后面5年,我们将以坚定的意志,以创新创业为基础,以数字科技为前提,中集智谷的发展成就会更加辉煌。

东莞中集创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鹤鹏

问题三:据了解,今年6月《广东省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中提到,松山湖将扩容,地位将进一步提升,您对此有哪些解读?这对中集智谷将带来哪些影响?

东莞中集创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鹤鹏:按照省的规划,是将东莞定位为“国际先进制造中心”。目前东莞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其中今年发布的《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0-2035年)》中,明确了东莞核心发展区域:一个是松山湖高新区创新引领级,第二个是中心城区服务发展级,第三个是滨海湾新区开放合作级。

作为东莞核心发展区域的创新引领级,松山湖高质量发展建设的速度,将驶入“快车道”。同时我们也看到,松山湖科学城与深圳的光明科学城的双科学城创新引擎作用也将日益突出,世界级的科技创新中心即将屹立在松山湖。

依托松山湖的优势,中集智谷耕耘了5年,硕果丰茂,形成了集群模式成熟的产业沃土,我们也将乘着东莞、松山湖区域创新发展的春风,以与生俱来的“产业基因”、厚积薄发的“智能制造总部集群”等独特优势,不断的汲取新的生机和活力,与更多企业奔赴产业蓝海,共闯新征程。

问题四:目前入驻园区的企业都有哪些类型?园区为企业提供了哪些服务?有请马总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

东莞中集创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鹤鹏:从2015年开园到现在,入园企业共有236家,包括了智能制造、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几个类型。其中,一部分企业是我们中集集团自身的产业及其上下游(企业),比如中集集装箱集团,中国海钢;一部分是源自于智能制造的龙头企业,比如顺丰集团,电连技术、歌尔股份、闻泰科技等等。这一大批优质企业的入驻,我们为它们提供基础服务,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例如园区的两大会议中心,全面对其开放;我们提供保姆式的服务,我们的配套,我们的居住环境,我们的交通优势,都给这些企业的入驻提供了比较大的方便。

中集智谷产业园实景图

我们同步孵化中心、众创中心、科研中心,这一系列的企业服务,也助力园区创新创业高标准、高起点的投入和发展。到目前为止,整个园区的专利超过了1200项,其中66家属于国家高科技企业,一家倍增企业,A股上市企业达到了4家,新三板超过5家,未来上市后备企业还有3家。

整体来看,全年1~8月份产值已经突破20亿,预计今年全年的产值将超过30亿。这些成绩的取得既有政府的支持,也有企业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我们园区的基础配套,园区的金融、政务等等一系列的服务所产生的共同效益。

问题五:如今产业园遍地开花,您认为咱们园区如何运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东莞中集创新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鹤鹏:我们园区主要是依托中集集团的产业转移优势,我们园区有句话叫做“产业人做的产业园”,一方面我们懂产业,我们会产业,我们也是能产业的。我们把中集集团的上下游企业以及它们的上下游企业,共同入驻到我们的园区,实现产业集聚。

第二方面,以华为为代表的上下游企业,也在逐步入驻我们的园区。

第三方面,我们的运营体系,一切以入园企业为重,一切以入园企业的员工为核心目标。我们加强运营服务体系,对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困难,主动协调政府、协同金融机构,主动协调中集集团,拓市场找资本,为园区企业提供全方位一系列的服务工作。我认为这是中集智谷相比其它园区所不可比拟的优势。

中集智谷产业园实景图

特别是在人才方面,我们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对人才的落户提供一系列的,包括住房等方面的支持。人才引进以后,对其安居乐业,我们要着力从根本上解决,包括子女入学问题,幼儿园就近读书的问题。生活配套方面,我们为了做到“居者有其屋”“居者无忧”,园区提供非常丰富的幼儿园、小学等教育资源,解决园区员工下一代的教育问题,让其能更安心地工作。

总体来说,我们这个园区叫“产业人做的产业园”,我们发挥自身懂产业、会产业、能产业的优势,做好全方面的运营服务,力争在产业园区中能够脱颖而出。我们也希望我们园区能够脱颖而出,并且我们脱颖而出的时间不会太长。(采访/组稿 周艳蓉)


[编辑:杨平]